4473.com

最新通知公告:2023年湖南省咨询工程师(投资)职业资格证书发放通知
业务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4473.com >业务交流 >业务交流
生态引领 低碳支撑 循环驱动 绿色崛起——大湘西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构想
发布:湖南省发改委网站 时间:2013/8/29

    大湘西,即“湘西地区”,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开发的范围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及邵阳市和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共39个县(市、区),面积7.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7.2 %。人口1655.7万人,约占全省的25.1%。这里山同脉、水同源,学问相习,民俗相近,但地域偏僻、信息闭塞、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经济总量较低,产业结构松散,市场规模较小,二元格局明显,贫困程度较深,发展愿望强烈。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同时也是承接东西部、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新时期把握西部开发、区域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大湘西生态经济圈,必须坚持生态引领、低碳支撑、循环驱动、绿色崛起的战略选择。

    一、突出生态引领,构建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大湘西地处北中纬度,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属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区,是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走廊。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大湘西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其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具备生态引领的基础条件。

    (一) 优化空间格局

    大湘西是一个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地理单元。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协作中,形成了共同的习俗、语言及价值取向,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学问认同感和相同的心理素质,具有地缘紧密性、资源互补性和发展共生性的特点。构建大湘西生态经济圈,必须整合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布局。依托现有基础,加快以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为主导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张家界荷花机场的升级扩能和以枝柳、湘黔、渝怀、安张衡等铁路以及湘渝、沪昆、杭瑞、万张等高速公路为主的对外大动脉的建设,规划构建大湘西内部循环交通体系。强化区域旅游以张家界、民族学问以吉首、区域商贸以怀化、区域农业以武冈等为中心的功能城市群建设,不断完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交通快捷通达、功能分区明确、城市个性鲜明的空间格局是大湘西生态经济圈的基本要求。

    (二) 提升产业格局

    大湘西自然条件的复杂多样造就了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矿产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尤其是自然风光旖旎,历史学问遗存丰厚,民族风情独特,有“中华旅游第一走廊”之称,具有独特、古朴、神秘、优美等特点。在产业布局和规划中,始终坚持“生态立区”这一核心,逐渐形成了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学问体育创意产业、金融商贸服务产业、生态旅游总部经济基地四大支柱型的产业化格局。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重点以少数名族风情体验及生态休闲度假等旅游度假资源为依托,实施“休闲度假驱动,引擎项目拉动,品牌策划引动,四大片区联动、旅游生态互动”五动战略。全方位加快全国生态旅游走廊建设,大力促进张家界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旅游精品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带动战略,不断形成以生态旅游为支柱,上下游对接,各产业联动的产业新格局。重点加快以张家界为龙头的国际旅游品牌建设,各类生态园区建设和清洁能源工业、生物制药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商品物流业、旅游学问创意产业以及旅游信息咨询产业等产业集群建设。坚持产业布局与区域功能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协调,努力建设与自然、学问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把大湘西建设成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国际知名的森林休闲旅游度假天堂,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三) 调整城乡格局

    实施人本战略,重视人的发展环境,树立绿色城镇理念,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国道、省道和铁路交通干线为骨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好的县城和周边中心镇地区为开发重点,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既要体现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民族学问特点,弘扬多姿多彩的民族民居特色,又要突出不同功能小城镇的建设,逐步形成以特色产业型、加工转化型、资源开发型,交通枢纽型、旅游观光型、综合服务型等各具特色的城乡格局。着力小城镇的生态建设,努力建设好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绿色城镇,实施城镇可持续发展。要运用市场手段经营城镇资源,立足资源优势,实施产业兴镇、特色兴镇。重点支撑张家界国际旅游客源集散与综合服务中心、吉首民族学问国际交流中心、怀化边区现代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大湘西生态城市群建设步伐。

    二、立足低碳支撑,注入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低碳经济是一种不同于高碳经济的新兴的、高级的经济形态。大湘西生态经济圈要以低碳经济为主导,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和碳汇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一) 发展低碳型产业

    通过调整大湘西生态经济圈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一是重点发展低碳工业。以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市为支撑,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交通干线为脉络,以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为重点,在大湘西生态经济圈建设与资源相适应的各类低碳产业发展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分工合理、配套完善的低碳产业发展区。着力建设张家界低碳光伏信息产业发展区,扶持推进以矿产品加工循环的吉首和怀化两大产业发展区,大力发展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工业和张家界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区;加快生化工业集聚和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重点加大对已有生态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循环工业发展的资金、技术投入,让工业园区率先成为生态工业示范区。二是积极发展低碳农业。在大湘西生态经济圈全面推广以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清洁生产为核心的低碳与生态农业开发模式,突出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林—牧—粮、林—果—经”、 “猪—沼—草—渔”生态农业模式。三是优先发展低碳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以及咨询策划、App外包、创意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积极发展民族学问、体育健身、旅游、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产业,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鼓励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低碳化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高起点规划建设名山、名水、名湖、名镇、名村的品牌旅游功能区,加强区域内协作和联合,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化整合,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要求规划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生态旅游的低碳化,把生态旅游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本区域的支柱产业。

    (二) 建设低碳型城市

    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是一项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大湘西生态经济圈特色低碳型城市群建设,建设一批有利于身心健康、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低碳型城镇。发展新的清洁技术、清洁能源,推行低碳环保型设计和建筑,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的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倡导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大力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资源在城市建设中的开发应用。在先行将张家界市进行低碳型城市建设示点的基础上,逐步将其他3个中心城市建设成低碳型城市,并由此全面推进大湘西民族生态城镇建设步伐。

    (三) 鼓励低碳合作

    根据《湖南省绿色发展纲要》,结合大湘西生态经济圈建设规划的实际,高起点高目标的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大力构建大湘西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加强与发达城市、先发区域的技术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多层面、多方位、多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引进消化他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技术,为大湘西生态经济圈发展低碳经济寻求新的合作模式。优化投资环境,实施“东靠西进”战略,积极对接东部发达地区对大湘西生态经济圈的技术和产业转让,通过引进和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大湘西生态经济圈节能和低碳产业,特别是二氧化碳捕存等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消化与二次创新,率先争取实行碳汇交易改革试点,创新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主动研发低碳技术与产品,从而实现低碳技术发展的跨越式进步,重点支撑在张家界建设武陵山区国家碳汇交易中心。

    三、坚持循环驱动,建设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新体系

    循环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集约化、内涵式经济增长模式。坚持循环驱动,发展循环经济是大湘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选择一批循环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区(县),充分发挥区域层次循环经济示范的综合效应,努力把大湘西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当前具体要建设好“五大循环体系”。

    (一)  建立循环工业体系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突出“绿色、循环、节能、先进、开放”内涵,积极探索“企业-产业-区域”循环发展路径,走出一条具有大湘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抓好电力、林产、矿业、电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优化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二)  建立循环农业体系

    坚定不移走生态农业之路,充分发挥大湘西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生态绿色农业品牌,在全省率先建成有机绿色食品和放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增加生态环、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切实抓好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城市农业和现代农业,搞好农业资源招商与产业升级,注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科技含量足、信息化水平高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三)  建立循环服务业体系

    坚定不移走生态休闲旅游之路,坚持把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安全示范区”和发展民族学问产业结合起来。着力推进武陵山区生态学问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以张家界辐射凤凰和崀山的一批精品景点、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着力开展生态旅游营销,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进一步凸显“生态、神奇、神秘”的品牌地位,加快建设张家界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攻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力争在全国贫困地区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四)  建立循环城乡体系

    坚定不移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和引导作用,加快推进“森林(生态)城市”、“山水城镇”、“学问古镇”建设与保护进程,全面实施大湘西一体化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努力构建以吊脚楼、转角楼、烽火墙等民族特色鲜明的城乡风貌格局。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扩大城市人口总量,推进城镇化建设。

    (五)  建立循环社会体系

    坚定不移走和谐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观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扶贫攻坚进程,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生态扶贫示范区建设。  

    四、立足绿色崛起,实现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大湘西享有我国“天然植物园、动物园及药材宝库”的美誉,孕育了明显的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是大湘西地区加速区域绿色崛起的最大优势,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努力构建“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推动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同步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优势,实现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 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平衡式经济。始终坚持思维要“绿”,产业要“特”,发展要“聚”;以生态为魂,以民俗为魂,以学问为魂,发展带动能力强、需求潜力大、投资效益好的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是大湘西绿色崛起的根本所在。首先,打好“绿色、民族、生态和扶贫”四张牌,以张家界为龙头大力发展绿色山水生态游,以神秘湘西为主题大力发展民族学问生态游,以凤凰、洪江古城等为节点大力发展古寨名人风情游,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游,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扶持区内景区(点)策划推出富有地方特色、互动参与性强、与旅游深度结合的学问创意产品和休闲度假产品的发展。其次是抓好特色环保工业、特色生态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生态第一、保护第一,严把工业项目准入关口,重点围绕旅游商品开发和山水农林资源办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一批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的新技术、新产品。把工业园区作为集中发展、集约建设、集聚开发的主平台,鼓励企业向园区集中,推行产业链式招商、集群式进入。第三是积极争取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做大做强做响“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优质、安全的无公害农产品。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求,大力发展有规模、有特色、有品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镇。着力抓好有机茶开发、水产养殖、特色种养等区域性产业基地,推进规模生产、集约布局。建立完善严格的主导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严格实行国家标准,实施大湘西绿色品牌战略。

    (二) 实施绿色新政

    政策支撑体系决定着循环经济主体的具体行为目标,对循环经济主体产生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组织,把良好的自然生态、神奇的民族学问、独特的富硒食品、低价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等作为大湘西谋求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逐步建立绿色的产业、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体系,明确生产者、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实践循环经济的制度。率先引入绿色GDP评价体系,或允许生态脆弱区GDP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将处于空转状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引导各地区政府以低碳经济为指向进行理性竞争;积极探索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早日开设碳汇交易市场,通过政府采购、补贴、税收差别和法律强制等政策工具来推动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将低碳产业和项目列为招商重点,形成低碳经济的投资洼地。针对地方政府与部门各自为政、缺失合力的问题,应以绿色经济为统领,进行生态统筹、产业重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合作建设有机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共同构建规范、安全的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体系;尝试借助旅游年票、联票等有效载体,统一包装,联合促销,共同叫响“大湘西生态旅游”这一品牌;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包括水资源配置资金补偿和发展性补偿在内的利益补偿机制,实施生态工程共建、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加快生态共建共享,实现生态效益有形化、生态服务有偿化。

    (三) 建设绿色社会

    建设绿色大湘西,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重大实践,是两型社会建设价值取向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大湘西应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支撑,以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一是弘扬绿色学问。树立全民生态意识,加强绿色经济的试点和推广工作;二是发展绿色产业。全面规划、合理组织替代型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把资源向绿色产业配置,构建现代绿色经济产业体系;三是发展绿色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大绿色投资。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促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五是开展绿色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森林、耕地、水域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境资源,形成兼具经济、生态、学问价值的多功能绿色长廊,同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巩固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碳汇功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六是倡导绿色消费。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以政府绿色采购为重点,培育绿色消费环境和氛围,促进公民自觉形成绿色消费习惯,改造提升物流体系,实现绿色流通和绿色运输;七是鼓励绿色创建。突出绿色、环保、生态主题,以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城镇和乡村为重点,大力开展绿色景区、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八是实施绿色管理。对绿色大湘西建设进行综合性把握与定位,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引领,以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为重点,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完善考评机制,努力构建新一轮扶贫减困跨越式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大湘西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体系、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和谐共生的绿色学问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绿色管理体系,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把大湘西建成兼具经济、生态、学问价值的多功能绿色长廊、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经济圈和中国西南最美生态山水风光带,基本实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关闭窗口】     【打印
Copyright @ www.hnae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省工程咨询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人民东路46号 铭诚国际五楼519-522室 邮政編码410016
电话:0731-82223916,84412557 网址: www.hnaec.org
湘ICP备12013286号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